集英社的網漫敗仗
發布時間:2021-11-05
紙質漫畫時代,集英社風頭一時無兩。
《少年jump》1968年創刊,從80年代前期《北斗神拳》開始連載,到90年代中期《灌籃高手》連載結束,這段時間被稱為“jump黃金期”。1994年時單期銷售量達653萬本,創下歷史記錄?!栋⒗佟?、《圣斗士星矢》、《JOJO的奇妙冒險》、《幽游白書》、《浪客劍心》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。說集英社獨自撐起日本漫畫的半邊天并不為過。

但這個世界級的漫畫大廠,卻在日本輸給了一家韓國企業。
因為在電子漫畫時代悄然來臨的時候,集英社沒有做好準備。
如今,占據日本電子漫畫市場第一位置的,是韓國公司Kakao旗下的電子漫畫平臺Piccoma。這家韓國公司僅2021年Q2的利潤就有13522億韓元,約合1304億日元,是目前韓國最大的科技企業之一。

當初靠漫畫席卷世界的集英社,卻在短短幾年之內被韓國人“偷了家”。
怎么敗的?
進入21世紀后,互聯網時代來臨,電子漫畫興盛。
日本漫畫市場中紙質漫畫雖然保持了多年的霸權,面對少子高齡化、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,最終也走向了同一個方向。

怎么敗的?
進入21世紀后,互聯網時代來臨,電子漫畫興盛。
日本漫畫市場中紙質漫畫雖然保持了多年的霸權,面對少子高齡化、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,最終也走向了同一個方向。

下圖是漫畫市場發展情況。柱形圖中,藍色為紙質漫畫雜志,紅色為紙質漫畫,綠色為電子漫畫。
及至2020年,紙質漫畫雜志市場規模跌至627億日元,紙本漫畫為2079億日元,乘借《鬼滅之刃》的東風也沒能趕上2014年前的任何一年;而電子漫畫市場規模達3420億日元,超過前兩者之和。紙質漫畫風光不再,電子漫畫成為主流已經是大勢所趨。
日本漫畫體量大,慣性也大。在紙質漫畫的舒適區待久了,等集英社反應過來時,為時已晚,日本漫畫市場問題頻發。
首先就是盜版問題。日本漫畫盜版網站可說遍布全世界,據日經中文網引用數據,預計2020年造成的的損失約為2100億日元。
盜版漫畫網站無需自己原創、購買內容,只需復制正版內容就能賺會員費和廣告費,因此甫一出現就給各家漫畫出版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。
集英社、講談社、KADOKAWA等漫畫大廠積極應對,推動立法,打擊“漫畫村”等盜版網站,組織創建ABJ(Authorized Books of Japan)標識(2018年11月起使用,帶有ABJ標識的才能算合法電子出版物)。

截至2021年10月14日,共有199家企業注冊了814項ABJ標識服務,其中集英社注冊59項。
最終,漫畫村倒了,盜版網站相關法律法規也已經落實。雖然“越南系”盜版網站仍舊猖獗,但規則已經建立,日本電子漫畫盜版市場似乎得到了控制。
但是幾家老牌漫畫企業回頭一看,電子漫畫市場突然來了一群陌生人。
外企和新公司在它們不注意、不重視時,已經打入日本漫畫市場。

以亞馬遜、NTT DOCOMO、谷歌、樂天等互聯網公司為代表,各家電子漫畫服務雨后春筍般崛起,服務涵蓋線上PC端、移動端、Kindle閱讀器等多個終端。
服務方式也多種多樣,從付費會員、積分制到各種“雙十一”一般的打折計算方法,再到“等待即可免費閱讀”,電子漫畫行業可說花樣百出,就連細分垂類(如異世界為主的BOOK WALKER、成人漫畫為主的FANZA)也逐漸明晰起來。
不過除了上述平臺之外,后起之秀還在不斷涌現,“偷家”偷得最狠的還是韓企。

2016年,Piccoma的App版本上線。自進入日本市場以來,Kakao Japan完美地踐行了互聯網公司搶占市場的方法論——燒錢?;ù罅馔斗艔V告,搶占消費者視野,把“人氣漫畫等待即可免費”的標簽跟Piccoma的形象鎖死。
同樣是正版,“免費”的誘惑力足以改變許多人曾經的付費閱讀習慣。當消費者被漫畫內容吸引,產生想要立刻閱讀后續內容的急切時,沖動消費也變得理所當然。 |